四川.綿陽天翅糧雞農業科技有限公司
立足家禽行業,爭做行業領軍企
設為首頁 | 收藏本站
全國24小時銷售熱線
15882826825   18380517827

什么叫“應激反應”,如何應對雞的應激反應

發表時間:2017-03-23 10:28作者:四川土雞苗來源:銷售熱線158-8282-6825網址:http://www.sctujimiao.com/

能引起家禽應激反應的外界因素都叫應激源。包括噪音、擁擠和混群、驚嚇、恐懼、驅趕、追捕、爭斗、運輸、轉群、防疫接種、高溫、寒冷、氣候驟變、停電、缺水、光線過強、飼料突然轉變等。


在聲音超過世界衛生組織規定標準45分貝時,或異常音、突發音以及反復出現的其他噪音,對雞都十分敏感。如鞭炮、飛機、汽車、火車等發出的噪音都能使雞產生應激反應,導致食欲降低和產蛋量下降,甚至死亡。這種現象被成為“雞群應激死亡”。

在養雞生產中,尤其是集約化生產條件下,雞體對飼養密度、氣候、免疫接種、轉舍、分群、捕捉、噪音、光照等因素的刺激有一定的應變和適應能力,如果這些刺激的強度過大或持續時間過長,超過了雞體的生理耐受力,則影響雞的生長、發育、繁殖和抗病能力,甚至直接引起死亡。


病例/雞群應激死亡


1、2005年4月24日八步區黃田鎮英石村朱某飼養的300羽20日齡飲食等一切都正常的粵黃雛雞,被同寨另一朱某的家犬鉆破籬笆竄入雞群抓咬雞只。當時雞主聽到雞群叫聲異常隨即執一木棍將該犬驅趕出去,這時已有4羽雛雞被咬傷,約五分鐘后死亡。[2]

2、在2013年跨入2014年當晚,一家養雞場的500多只雞突然暴斃。在養雞場主人看來,雞群死亡是因為隔壁倉庫在跨年夜里燃放鞭炮給嚇的。


影響因素/雞群應激死亡


生理性應激


規模飼養的高產雞,均為籠養或舍養,如果飼料的絕對量不足或養分不均衡,就會發生腎上腺皮質激素缺乏,引起應激。雛雞在應激狀態時,要求大量維生素,超出正常需要量的1倍以上。

在非應激期,為了使肉雞能合理的利用飼料,需要有豐富的維生素C,正常雞體能合成部分維生素C,而在應激期,由于合成能力降低,容易引起維生素C在腎上腺的貯藏量降低。


環境性應激


1、溫度:正常情況下,氣溫在18-23℃、相對濕度在60-70%的范圍內,雞的生長速度和產蛋量能發揮最好的水平。如果氣象條件急劇變化,如夏季溫度超過30℃,冬季溫度低于5℃,日溫差10℃以上,則肉雞的生長發育就會受到影響。當環境溫度達到30℃以上時,除出現應激反應外,還表現在公雞精子生成減少,母雞性成熟推遲,受精率明顯下降,血鈣含量降低,血液酸堿平衡失調,嚴重者可引起很高的死亡率等熱應激反應。寒冷還會使雞扎堆,弱小雛雞往往被壓傷、壓死。

2、光照:不合理的光照或光照時間和光照強度的突然改變,能使雞只尤其是蛋雞產生強大的應激,造成產蛋率的顯著下降。

3、氣體:雞群密度大、通風不良、雞糞堆積受潮的情況下易產生大量氨氣。雞長期在氨濃度大的環境中生存,不但造成肉雞生長速度變慢、蛋雞的產蛋量下降,還會損害心血管系統,引起呼吸道疾病的感染和腹水癥的發生。

4、噪音:若聲音超過世界衛生組織規定標準45分貝時,或異常音、突發音以及反復出現的其他噪音,對雞都十分敏感。如鞭炮、飛機、汽車、火車等發出的噪音都能使雞產生應激反應,導致食欲降低和產蛋量下降,甚至死亡。


管理性應激


1、飲水與飼料:飲水、飼料質量的驟變和不足,如限制給水,即使只有1-2天,輕則在7-14日內使雛雞的生長、增重停滯,若限水持續時間再長一些,可造成生產力顯著下降,甚至死亡。因此,讓雞能夠飲到優質的飲水是十分重要的。當飼料質量驟然改變或有異味時,也能明顯的影響到雞的采食量。

2、飼養密度:合理的飼養密度在肉雞的飼養過程中是非常重要的,許多養殖戶擔心密度小了容易造成雞舍的浪費,但對于生長迅速的肉雞來說,合理的飼養密度,更能使雞群達到高的均勻度。飼養密度超過了合理飼養密度標準時,應激越嚴重,對雞生產力影響也越大。同時,飼養密度大還會由于應激而感染疾病,如葡萄球菌病,胸、腿、爪外傷,發育不良以及啄肛等惡癖。

3、捕捉、斷喙:斷喙和捕捉對雞來說都是一個很強的應激,能影響對飼料的利用和增重,為了減輕斷喙的應激,要求斷喙時的操作要熟練、快速,并盡可能在幼齡時進行。有人為了減少一次應激,將免疫接種和斷喙同時進行,這是不可取的,因為這樣做反而增加了應激的程度。

4、雛雞運輸:雛雞的運送、移動、遠距離運輸,都會消耗雞的體力和水分,是一種嚴重的應激。應盡量縮短運輸時間,到達后給予充足的飲水,在飼料中添加抗菌藥物和維生素添加劑。

5、疫苗接種:接種疫苗雖然是防疫措施中的一個不可缺少的環節,但無論是哪種途徑的接種,都是一種應激。疫苗進入體內產生免疫過程也是一種應激。若雛雞感染霉形體,又用氣霧免疫新城疫,則可引起慢性呼吸道病。


疾病與藥物性應激


慢性或隱性感染某些細菌、病毒或內外寄生蟲病時,由于機體與這些病原之間處于相對的平衡,成為慢性或亞臨床無癥狀感染。如果這時再感染其他的疾病,或氣候、飼養管理條件惡化,則可表現出嚴重的臨床癥狀,造成巨大的損失。

某些藥物投服過量,如磺胺類藥物、某些抗生素以及痢特靈、喹乙醇等藥物投服不當、過量或長時間用藥,重則中毒,輕則影響腸內維生素的合成,從而引起皮下出血等應激癥狀。某些消毒劑的選擇和使用不當也會造成應激。


預防/雞群應激死亡


溫度

在整個飼養期內肉雞對溫度要求都很嚴格。有試驗表明,5周齡后偏離適宜溫度1℃,到8周齡時每只肉雞體重約減少20g。肉雞適宜溫度的范圍如下:1—2日齡34—35℃,3—7日齡32—34℃,8—14日齡30—32℃,15—21日齡27—30℃,22—28日齡24—27℃,29—35日齡21—24℃,35日齡至出欄維持在21℃左右。應注意,上述列出的溫度是指雞背高度處的溫度。溫度是否合適,除觀察溫度計外,還可以通過觀察雞群的活動來判斷。當溫度正常時,肉雞表現為活潑,分布均勻,食欲良好,飲水適當,睡眠時不擠堆,安靜,聽不到尖叫聲。當溫度過高時,雞不好動,遠離熱源,張口喘氣,采食量減少,飲水量減少,往往出現拉稀現象,長期偏離則生長發育緩慢,羽毛缺乏光澤。當溫度過低時,肉雞主動靠近熱源,發出連續不斷的尖叫,夜間睡眠時不安靜,易擠堆甚至出現壓死或憋死現象,應對此引起足夠重視。


濕度

肉用仔雞適宜的相對濕度范圍是5o%~70%。一般10日齡前要求濕度大一些,可達70%,這對促進雛雞腹內卵黃的吸收和防止雛雞脫水有利。10日齡后相對濕度要少一些,可保持在65%左右,這樣有利于棚內保持干燥,防止因墊料潮濕而引發球蟲病。


光照


光照的目的是延長肉雞的采食時間,促進其生長速度。一種光照時間安排是在整個飼養期每天23h光照,1h黑暗,采用此法可使中后期肉雞死亡率增加。目前一般采用下列光照方案:1~2日齡24h光照;3~42日齡16h光照,8h黑暗;43日齡后23h光照,1h黑暗,這種光照方案既不影響肉雞生長又可提高成活率。光照強度的原則要求是由強變弱,1~7日齡應達到3.8w/平方米,8~42日齡為3.2w/平方米,42日齡以后為1.6w/平方。前期光照強一些,有利于幫助雛雞熟悉環境,充分采食和飲水,后期強光照對肉雞有害,阻礙生長,弱光可使雞群安靜,有利于生長發育。另外,為了使光照強度分布均勻,不要使用60w以上的燈泡,燈高2m,燈距2~3m為宜。


飼養密度


肉雞飼養密度是否合理,對養好肉雞和充分利用雞舍有很大關系。飼養密度過大時,棚內空氣質量下降,引發傳染病,還導致雞群擁擠,相互搶食,致使體重發育不均,夏季易使雞群發生中暑死亡。飼養密度過小,棚舍利用率低。肉雞的飼養密度要根據不同的日齡、季節、氣溫、通風條件來決定,如夏季飼養密度可小一些,冬季大一些。以下飼養密度(每平方米)可供參考:1~7日齡40只,8~14日齡30只,5~21日齡27只,22~28日齡21只,29~35日齡18只,36~42日齡14只,43~49日齡10~11只,50~56日齡9~10只。


歡迎您的到來
咨詢雞苗請致電
158-8282-6825
183-8051-7827
(微信同號)
掃描獲取技術資料及最新報價